農旅融合,創新銷售模式。以農為旅,以旅為業,依托“中國無花果之鄉”這塊金字招牌,將無花果種植基地建設成集電商、物流、集配中心為一體的特色產品展銷區,吸引外地游客來威,參觀世界無花果博覽園、無花果基地、無花果生產加工環境,了解無花果知識,銷售無花果產品,帶動當地餐飲業和群眾吃上“無花果飯”。據了解,現每天接待外地游客500余人,平均每月新增銷售無花果產品收入約100萬元,同時,為每位購買產品的游客贈送檸檬和鴨子,每月帶動周邊銷售檸檬7萬余斤,鴨子1萬余只,促進了周邊地區種養戶增加收益。
發展電商,促進網絡銷售。鼓勵引導涉農企業、專合社通過農村淘寶、阿里巴巴等平臺加入電商銷售。據統計,我縣涉農企業96個,涉及企業電子商務有26家,覆蓋率27%,主要經營服務范圍涉及農副產品、蔬菜制品、食用原材料等。圍繞“互聯網+現代農業”,以線上電商平臺和線下體驗為載體,引導縣域內特色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分別與“淘寶”“天貓”“阿里巴巴”等電商合作,向家嶺無花果農民專業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利用“益農信息社”“農村淘寶”等電商平臺,提供威遠特色農產品線上銷售服務,讓威遠特色農產品通過互聯網走向世界。今年以來,實現農產品網絡銷售和交易額預計3.21億元。
搭建平臺,擴大市場影響。積極探索“政府搭臺、企業唱戲,產品為主、品牌優先,產銷對接、助農增收”模式,走上去、走出去爭取辦活動資金,發動企業參加展會,充分利用展銷平臺,提高企業品牌和產品知名度。組織54個貧困村特色農產參加對接會、展覽會、交易會、洽談會、網上對接等各類形式的產銷對接活動,搭建線上線下產銷對接平臺,組織農產品生產和流通主體交流銜接;據了解,2019年第七屆農博會,通過線上線下推動,現場累計銷售農產品85.14萬元,網絡銷售農產品163.21萬元,簽訂農業產業化投資項目14億元;順利舉辦2019年第二屆中國農民“豐收節”,現場設置展位40個,集中展示展銷無花果、中藥材、茶葉、花椒油等特色農產品1000余個;參與“買川貨·助脫貧”第二屆四川扶貧標識產品暨特色優勢農產品北京產銷推介活動,將全縣貧困村的特色農產推出去、宣傳出去,以消費帶動貧困村脫貧增收。
“網紅直播”,助力農產品上行。積極開展“網紅直播”活動,依托斗魚平臺、“九途文化”旗下主播、及抖音、快手等平臺,以世界無花果博覽園為中心,參觀博覽園、產品展示中心、采摘園區、生產基地進行現場直播宣傳帶貨。分場對威遠縣金四方果業有限責任公司、四川久潤泰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、成品類進行現場直播宣傳;對威遠穹窿地貌進行現場直播宣傳”,進一步擴大全縣特產農產品影響力,助推我縣農產品銷售,促進農民增收。